RMSProp算法¶
:label:sec_rmsprop
:numref:sec_adagrad
中的关键问题之一,是学习率按预定时间表$\mathcal{O}(t^{-\frac{1}{2}})$显著降低。
虽然这通常适用于凸问题,但对于深度学习中遇到的非凸问题,可能并不理想。
但是,作为一个预处理器,Adagrad算法按坐标顺序的适应性是非常可取的。
:cite:Tieleman.Hinton.2012
建议以RMSProp算法作为将速率调度与坐标自适应学习率分离的简单修复方法。
问题在于,Adagrad算法将梯度$\mathbf{g}_t$的平方累加成状态矢量$\mathbf{s}_t = \mathbf{s}_{t-1} + \mathbf{g}_t^2$。
因此,由于缺乏规范化,没有约束力,$\mathbf{s}_t$持续增长,几乎上是在算法收敛时呈线性递增。
解决此问题的一种方法是使用$\mathbf{s}_t / t$。 对$\mathbf{g}_t$的合理分布来说,它将收敛。 遗憾的是,限制行为生效可能需要很长时间,因为该流程记住了值的完整轨迹。 另一种方法是按动量法中的方式使用泄漏平均值,即$\mathbf{s}_t \leftarrow \gamma \mathbf{s}_{t-1} + (1-\gamma) \mathbf{g}_t^2$,其中参数$\gamma > 0$。 保持所有其它部分不变就产生了RMSProp算法。
算法¶
让我们详细写出这些方程式。
$$\begin{aligned} \mathbf{s}_t & \leftarrow \gamma \mathbf{s}_{t-1} + (1 - \gamma) \mathbf{g}_t^2, \\ \mathbf{x}_t & \leftarrow \mathbf{x}_{t-1} - \frac{\eta}{\sqrt{\mathbf{s}_t + \epsilon}} \odot \mathbf{g}_t. \end{aligned}$$常数$\epsilon > 0$通常设置为$10^{-6}$,以确保我们不会因除以零或步长过大而受到影响。 鉴于这种扩展,我们现在可以自由控制学习率$\eta$,而不考虑基于每个坐标应用的缩放。 就泄漏平均值而言,我们可以采用与之前在动量法中适用的相同推理。 扩展$\mathbf{s}_t$定义可获得
$$ \begin{aligned} \mathbf{s}_t & = (1 - \gamma) \mathbf{g}_t^2 + \gamma \mathbf{s}_{t-1} \\ & = (1 - \gamma) \left(\mathbf{g}_t^2 + \gamma \mathbf{g}_{t-1}^2 + \gamma^2 \mathbf{g}_{t-2} + \ldots, \right). \end{aligned} $$同之前在 :numref:sec_momentum
小节一样,我们使用$1 + \gamma + \gamma^2 + \ldots, =
\frac{1}{1-\gamma}$。
因此,权重总和标准化为$1$且观测值的半衰期为$\gamma^{-1}$。
让我们图像化各种数值的$\gamma$在过去40个时间步长的权重。
import math
import torch
from d2l import torch as d2l
d2l.set_figsize()
gammas = [0.95, 0.9, 0.8, 0.7]
for gamma in gammas:
x = torch.arange(40).detach().numpy()
d2l.plt.plot(x, (1-gamma) * gamma ** x, label=f'gamma = {gamma:.2f}')
d2l.plt.xlabel('time');
从零开始实现¶
和之前一样,我们使用二次函数$f(\mathbf{x})=0.1x_1^2+2x_2^2$来观察RMSProp算法的轨迹。
回想在 :numref:sec_adagrad
一节中,当我们使用学习率为0.4的Adagrad算法时,变量在算法的后期阶段移动非常缓慢,因为学习率衰减太快。
RMSProp算法中不会发生这种情况,因为$\eta$是单独控制的。
def rmsprop_2d(x1, x2, s1, s2):
g1, g2, eps = 0.2 * x1, 4 * x2, 1e-6
s1 = gamma * s1 + (1 - gamma) * g1 ** 2
s2 = gamma * s2 + (1 - gamma) * g2 ** 2
x1 -= eta / math.sqrt(s1 + eps) * g1
x2 -= eta / math.sqrt(s2 + eps) * g2
return x1, x2, s1, s2
def f_2d(x1, x2):
return 0.1 * x1 ** 2 + 2 * x2 ** 2
eta, gamma = 0.4, 0.9
d2l.show_trace_2d(f_2d, d2l.train_2d(rmsprop_2d))
epoch 20, x1: -0.010599, x2: 0.000000
接下来,我们在深度网络中实现RMSProp算法。
def init_rmsprop_states(feature_dim):
s_w = torch.zeros((feature_dim, 1))
s_b = torch.zeros(1)
return (s_w, s_b)
def rmsprop(params, states, hyperparams):
gamma, eps = hyperparams['gamma'], 1e-6
for p, s in zip(params, states):
with torch.no_grad():
s[:] = gamma * s + (1 - gamma) * torch.square(p.grad)
p[:] -= hyperparams['lr'] * p.grad / torch.sqrt(s + eps)
p.grad.data.zero_()
我们将初始学习率设置为0.01,加权项$\gamma$设置为0.9。 也就是说,$\mathbf{s}$累加了过去的$1/(1-\gamma) = 10$次平方梯度观测值的平均值。
data_iter, feature_dim = d2l.get_data_ch11(batch_size=10)
d2l.train_ch11(rmsprop, init_rmsprop_states(feature_dim),
{'lr': 0.01, 'gamma': 0.9}, data_iter, feature_dim);
loss: 0.247, 0.014 sec/epoch
简洁实现¶
我们可直接使用深度学习框架中提供的RMSProp算法来训练模型。
trainer = torch.optim.RMSprop
d2l.train_concise_ch11(trainer, {'lr': 0.01, 'alpha': 0.9},
data_iter)
loss: 0.244, 0.017 sec/epoch
小结¶
- RMSProp算法与Adagrad算法非常相似,因为两者都使用梯度的平方来缩放系数。
- RMSProp算法与动量法都使用泄漏平均值。但是,RMSProp算法使用该技术来调整按系数顺序的预处理器。
- 在实验中,学习率需要由实验者调度。
- 系数$\gamma$决定了在调整每坐标比例时历史记录的时长。
练习¶
- 如果我们设置$\gamma = 1$,实验会发生什么?为什么?
- 旋转优化问题以最小化$f(\mathbf{x}) = 0.1 (x_1 + x_2)^2 + 2 (x_1 - x_2)^2$。收敛会发生什么?
- 试试在真正的机器学习问题上应用RMSProp算法会发生什么,例如在Fashion-MNIST上的训练。试验不同的取值来调整学习率。
- 随着优化的进展,需要调整$\gamma$吗?RMSProp算法对此有多敏感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