线性回归的从零开始实现¶
:label:sec_linear_scratch
在了解线性回归的关键思想之后,我们可以开始通过代码来动手实现线性回归了。 在这一节中,(我们将从零开始实现整个方法, 包括数据流水线、模型、损失函数和小批量随机梯度下降优化器)。 虽然现代的深度学习框架几乎可以自动化地进行所有这些工作,但从零开始实现可以确保我们真正知道自己在做什么。 同时,了解更细致的工作原理将方便我们自定义模型、自定义层或自定义损失函数。 在这一节中,我们将只使用张量和自动求导。 在之后的章节中,我们会充分利用深度学习框架的优势,介绍更简洁的实现方式。
%matplotlib inline
import random
import torch
from d2l import torch as d2l
生成数据集¶
为了简单起见,我们将[根据带有噪声的线性模型构造一个人造数据集。] 我们的任务是使用这个有限样本的数据集来恢复这个模型的参数。 我们将使用低维数据,这样可以很容易地将其可视化。 在下面的代码中,我们生成一个包含1000个样本的数据集, 每个样本包含从标准正态分布中采样的2个特征。 我们的合成数据集是一个矩阵$\mathbf{X}\in \mathbb{R}^{1000 \times 2}$。
(**我们使用线性模型参数$\mathbf{w} = [2, -3.4]^\top$、$b = 4.2$ 和噪声项$\epsilon$生成数据集及其标签:
$$\mathbf{y}= \mathbf{X} \mathbf{w} + b + \mathbf\epsilon.$$**)
$\epsilon$可以视为模型预测和标签时的潜在观测误差。 在这里我们认为标准假设成立,即$\epsilon$服从均值为0的正态分布。 为了简化问题,我们将标准差设为0.01。 下面的代码生成合成数据集。
def synthetic_data(w, b, num_examples): #@save
"""生成y=Xw+b+噪声"""
X = torch.normal(0, 1, (num_examples, len(w)))
y = torch.matmul(X, w) + b
y += torch.normal(0, 0.01, y.shape)
return X, y.reshape((-1, 1))
true_w = torch.tensor([2, -3.4])
true_b = 4.2
features, labels = synthetic_data(true_w, true_b, 1000)
注意,[features
中的每一行都包含一个二维数据样本,
labels
中的每一行都包含一维标签值(一个标量)]。
print('features:', features[0],'\nlabel:', labels[0])
features: tensor([1.4632, 0.5511]) label: tensor([5.2498])
通过生成第二个特征features[:, 1]
和labels
的散点图,
可以直观观察到两者之间的线性关系。
d2l.set_figsize()
d2l.plt.scatter(features[:, (1)].detach().numpy(), labels.detach().numpy(), 1);
读取数据集¶
回想一下,训练模型时要对数据集进行遍历,每次抽取一小批量样本,并使用它们来更新我们的模型。 由于这个过程是训练机器学习算法的基础,所以有必要定义一个函数, 该函数能打乱数据集中的样本并以小批量方式获取数据。
在下面的代码中,我们[定义一个data_iter
函数,
该函数接收批量大小、特征矩阵和标签向量作为输入,生成大小为batch_size
的小批量]。
每个小批量包含一组特征和标签。
def data_iter(batch_size, features, labels):
num_examples = len(features)
indices = list(range(num_examples))
# 这些样本是随机读取的,没有特定的顺序
random.shuffle(indices)
for i in range(0, num_examples, batch_size):
batch_indices = torch.tensor(
indices[i: min(i + batch_size, num_examples)])
yield features[batch_indices], labels[batch_indices]
通常,我们利用GPU并行运算的优势,处理合理大小的“小批量”。 每个样本都可以并行地进行模型计算,且每个样本损失函数的梯度也可以被并行计算。 GPU可以在处理几百个样本时,所花费的时间不比处理一个样本时多太多。
我们直观感受一下小批量运算:读取第一个小批量数据样本并打印。
每个批量的特征维度显示批量大小和输入特征数。
同样的,批量的标签形状与batch_size
相等。
batch_size = 10
for X, y in data_iter(batch_size, features, labels):
print(X, '\n', y)
break
tensor([\[ 0.3934, 2.5705], [ 0.5849, -0.7124], [ 0.1008, 0.6947], [-0.4493, -0.9037], [ 2.3104, -0.2798], [-0.0173, -0.2552], [ 0.1963, -0.5445], [-1.0580, -0.5180], [ 0.8417, -1.5547], [-0.6316, 0.9732]\]) tensor([\[-3.7623], [ 7.7852], [ 2.0443], [ 6.3767], [ 9.7776], [ 5.0301], [ 6.4541], [ 3.8407], [11.1396], [-0.3836]\])
当我们运行迭代时,我们会连续地获得不同的小批量,直至遍历完整个数据集。 上面实现的迭代对教学来说很好,但它的执行效率很低,可能会在实际问题上陷入麻烦。 例如,它要求我们将所有数据加载到内存中,并执行大量的随机内存访问。 在深度学习框架中实现的内置迭代器效率要高得多, 它可以处理存储在文件中的数据和数据流提供的数据。
初始化模型参数¶
[在我们开始用小批量随机梯度下降优化我们的模型参数之前], (我们需要先有一些参数)。 在下面的代码中,我们通过从均值为0、标准差为0.01的正态分布中采样随机数来初始化权重, 并将偏置初始化为0。
w = torch.normal(0, 0.01, size=(2,1), requires_grad=True)
b = torch.zeros(1, requires_grad=True)
在初始化参数之后,我们的任务是更新这些参数,直到这些参数足够拟合我们的数据。
每次更新都需要计算损失函数关于模型参数的梯度。
有了这个梯度,我们就可以向减小损失的方向更新每个参数。
因为手动计算梯度很枯燥而且容易出错,所以没有人会手动计算梯度。
我们使用 :numref:sec_autograd
中引入的自动微分来计算梯度。
定义模型¶
接下来,我们必须[定义模型,将模型的输入和参数同模型的输出关联起来。]
回想一下,要计算线性模型的输出,
我们只需计算输入特征$\mathbf{X}$和模型权重$\mathbf{w}$的矩阵-向量乘法后加上偏置$b$。
注意,上面的$\mathbf{Xw}$是一个向量,而$b$是一个标量。
回想一下 :numref:subsec_broadcasting
中描述的广播机制:
当我们用一个向量加一个标量时,标量会被加到向量的每个分量上。
def linreg(X, w, b): #@save
"""线性回归模型"""
return torch.matmul(X, w) + b
[定义损失函数]¶
因为需要计算损失函数的梯度,所以我们应该先定义损失函数。
这里我们使用 :numref:sec_linear_regression
中描述的平方损失函数。
在实现中,我们需要将真实值y
的形状转换为和预测值y_hat
的形状相同。
def squared_loss(y_hat, y): #@save
"""均方损失"""
return (y_hat - y.reshape(y_hat.shape)) ** 2 / 2
(定义优化算法)¶
正如我们在 :numref:sec_linear_regression
中讨论的,线性回归有解析解。
尽管线性回归有解析解,但本书中的其他模型却没有。
这里我们介绍小批量随机梯度下降。
在每一步中,使用从数据集中随机抽取的一个小批量,然后根据参数计算损失的梯度。
接下来,朝着减少损失的方向更新我们的参数。
下面的函数实现小批量随机梯度下降更新。
该函数接受模型参数集合、学习速率和批量大小作为输入。每
一步更新的大小由学习速率lr
决定。
因为我们计算的损失是一个批量样本的总和,所以我们用批量大小(batch_size
)
来规范化步长,这样步长大小就不会取决于我们对批量大小的选择。
def sgd(params, lr, batch_size): #@save
"""小批量随机梯度下降"""
with torch.no_grad():
for param in params:
param -= lr * param.grad / batch_size
param.grad.zero_()
训练¶
现在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模型训练所有需要的要素,可以实现主要的[训练过程]部分了。
理解这段代码至关重要,因为从事深度学习后,
相同的训练过程几乎一遍又一遍地出现。
在每次迭代中,我们读取一小批量训练样本,并通过我们的模型来获得一组预测。
计算完损失后,我们开始反向传播,存储每个参数的梯度。
最后,我们调用优化算法sgd
来更新模型参数。
概括一下,我们将执行以下循环:
- 初始化参数
- 重复以下训练,直到完成
- 计算梯度$\mathbf{g} \leftarrow \partial_{(\mathbf{w},b)} \frac{1}{|\mathcal{B}|} \sum_{i \in \mathcal{B}} l(\mathbf{x}^{(i)}, y^{(i)}, \mathbf{w}, b)$
- 更新参数$(\mathbf{w}, b) \leftarrow (\mathbf{w}, b) - \eta \mathbf{g}$
在每个迭代周期(epoch)中,我们使用data_iter
函数遍历整个数据集,
并将训练数据集中所有样本都使用一次(假设样本数能够被批量大小整除)。
这里的迭代周期个数num_epochs
和学习率lr
都是超参数,分别设为3和0.03。
设置超参数很棘手,需要通过反复试验进行调整。
我们现在忽略这些细节,以后会在 :numref:chap_optimization
中详细介绍。
lr = 0.03
num_epochs = 3
net = linreg
loss = squared_loss
for epoch in range(num_epochs):
for X, y in data_iter(batch_size, features, labels):
l = loss(net(X, w, b), y) # X和y的小批量损失
# 因为l形状是(batch_size,1),而不是一个标量。l中的所有元素被加到一起,
# 并以此计算关于[w,b]的梯度
l.sum().backward()
sgd([w, b], lr, batch_size) # 使用参数的梯度更新参数
with torch.no_grad():
train_l = loss(net(features, w, b), labels)
print(f'epoch {epoch + 1}, loss {float(train_l.mean()):f}')
epoch 1, loss 0.042790 epoch 2, loss 0.000162 epoch 3, loss 0.000051
因为我们使用的是自己合成的数据集,所以我们知道真正的参数是什么。 因此,我们可以通过[比较真实参数和通过训练学到的参数来评估训练的成功程度]。 事实上,真实参数和通过训练学到的参数确实非常接近。
print(f'w的估计误差: {true_w - w.reshape(true_w.shape)}')
print(f'b的估计误差: {true_b - b}')
w的估计误差: tensor([-1.3804e-04, 5.7936e-05], grad_fn=<SubBackward0>) b的估计误差: tensor([0.0006], grad_fn=<RsubBackward1>)
注意,我们不应该想当然地认为我们能够完美地求解参数。 在机器学习中,我们通常不太关心恢复真正的参数,而更关心如何高度准确预测参数。 幸运的是,即使是在复杂的优化问题上,随机梯度下降通常也能找到非常好的解。 其中一个原因是,在深度网络中存在许多参数组合能够实现高度精确的预测。
小结¶
- 我们学习了深度网络是如何实现和优化的。在这一过程中只使用张量和自动微分,不需要定义层或复杂的优化器。
- 这一节只触及到了表面知识。在下面的部分中,我们将基于刚刚介绍的概念描述其他模型,并学习如何更简洁地实现其他模型。
练习¶
- 如果我们将权重初始化为零,会发生什么。算法仍然有效吗?
- 假设试图为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建立一个模型。自动微分可以用来学习模型的参数吗?
- 能基于普朗克定律使用光谱能量密度来确定物体的温度吗?
- 计算二阶导数时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?这些问题可以如何解决?
- 为什么在
squared_loss
函数中需要使用reshape
函数? - 尝试使用不同的学习率,观察损失函数值下降的快慢。
- 如果样本个数不能被批量大小整除,
data_iter
函数的行为会有什么变化?